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四节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诗词朗读

加载中...

齐宣王在他的郊外别墅雪宫接见孟子。齐宣王问道:“贤德的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是的。但是,人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非议他的君长,不能得到快乐而非议君长,这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君长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百姓的欢乐为欢乐的,老百姓也以他的欢乐为欢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老百姓也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与百姓同忧同乐还不能称王于天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过去齐景公曾向晏子请教说:‘我想到转附、朝舞山去游览,然后沿着大海向南,一直到琅邪,我怎样做才能跟先王的出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那里叫做巡狩,所谓巡狩,也就是巡视所掌管的疆土。诸侯朝觐天子叫做述职,所谓述职,也就是报告自己的任职情况。都是有许多事务要做的。春天巡视耕田播种,对那些不能度春荒的人予以救济;秋天巡视收获,也要帮助生活艰难的人。夏朝时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天子的游玩娱乐,可为诸侯做出表率。”现在可就不同了:国君出发时,带着大量的军队,军队一出动,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以至于让饥饿者不得食,劳动者不能得到休息。他们侧目而视,怨声载道。部下又违背命令,残害百姓,吃喝毫无节制,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沿着河流朝下游去,忘了回来叫做流,溯河而上忘了回来叫做连。无节制地追野兽,叫做荒。大量酗酒而无满足,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没有流连的快乐,也没有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关键是看您怎样选择。’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在国中宣布禁令,自己离开宫殿,住在郊区。打开仓库,救济贫民,召集乐师,命令道:‘替我创作君臣相乐的音乐。’这大概就是《徵招》《角招》之类。其歌词中说:‘限制君王有什么不对呢?’限制君王的人是爱护君王啊!” 齐宣王住在别墅雪宫里,快乐无比,却不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借晏子教训齐景公的话,来教训齐宣王,希望齐宣王能像齐景公那样,认识到荒淫无度的危害,从而关心自己的百姓,当一个好君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 “人君能与民同乐,则人皆有此乐;不然,则下之不得此乐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当与民同乐,不可使人有不得者,非但当与贤者共之而已也。” “乐民之乐而民乐其乐,则乐以天下矣;忧民之忧而民忧其忧,则忧以天下矣。” “晏子能畜止其君之欲,宜为君之所尤,然其心则何过哉?孟子释之,以为臣能畜止其君之欲,乃是爱其君者也。”

诗词信息

  • 创作时间
  • 诗体

  • 标签
    哲理
    田园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