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

1037年~1101年
280+ 作品

生平简介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

作品集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南乡子 · 黄州临皋亭作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南乡子 ·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浣溪沙 · 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渔父四首

渔父饮,谁家去

阮郎归 ·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少年游 ·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定风波 ·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江神子 ·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西江月 ·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水调歌头 ·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蝶恋花 ·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八声甘州 · 寄参寥子,时在巽亭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南乡子 · 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

行香子 · 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浣溪沙 ·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南歌子 · 钱塘端午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基本信息

  • 朝代
  • 生卒年1037年~1101年
  • 籍贯-
  • 作品数+

相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