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一节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诗词朗读

加载中...

万章问道:“舜到田里去,向着天号哭,他为什么边号哭?” 孟子说:“因为对父母既埋怨又依恋。” 万章说:“曾子说过:‘父母喜爱他,他既高兴又不敢懈怠。父母厌恶他,他尽管发愁却不埋怨。’可是舜竟然埋怨父母吗?” 孟子说:“长息曾经问公明高说:‘舜到田里去,这我懂得了。但他向着天号哭,哭诉父母的不是,这我就不懂了。’公明高说:‘这不是你所了解的。’在公明高看来,孝子之心是不能这样漫不经心的。我尽力耕田,恭敬地履行儿子的职责罢了。父母不爱我,我有什么办法?尧打发他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带领)大小官吏,带着牛羊、粮食等等,到田地里服侍舜,天下的士人也多奔着他去,尧准备把整个天下都让给他。舜却因为不得父母的欢心,就像走投无路的人那样无所归属。天下的士人喜欢他,这是谁都盼望的,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漂亮的姑娘,这是谁都盼望的,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富有,这是谁都盼望的,富到拥有整个天下,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显贵,这是谁都盼望的,贵到身为天子,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别人喜欢他、漂亮的姑娘、财富和尊贵,都不足以消除忧愁,只有得父母的欢心才可以消除忧愁。人在小时候,就依恋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室儿女,就爱护妻室儿女;做了官,就爱戴君主,不得君主的欢心就焦虑不安。具有大孝心的人是终身依恋父母的。到了五十岁还依恋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诗词信息

  • 创作时间
  • 诗体

  • 标签
    感恩
    哲理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