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七节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诗词朗读

加载中...

公孙丑问道:“不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古时候,不是臣属的话,就不去谒见。段干木翻墙以躲避魏文侯,泄柳关起门来不接见鲁穆公,这都太过分了。如果对方主动求见,是可以见的。阳货要孔子来见,又怕自己失礼。大夫对士有所赏赐,士如果没能在家里亲自接受,就该前往大夫家里去拜谢。于是阳货就等孔子不在家时,送小蒸猪给孔子。孔子也等阳货不在家时,前往拜谢。在这个时候,如果阳货先来见孔子,孔子难道不见他?曾子说:‘耸着肩膀,做出媚笑,比夏天在菜园里干活还累。’子路说:‘跟别人不同道,却又上去搭话,看他的脸色,还一副惭愧的样子,这我就不懂了。’由此来看,君子怎样修身养性,可以知晓了。”

诗词信息

  • 创作时间
  • 诗体

  • 标签
    读书
    哲理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