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顺,转不退轮;善解法相,知众生根;盖诸大众,得无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 所有饰好;名称高远,逾于须弥;深信坚固,犹若金刚;法宝普照,而两甘露;于众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无有量,已过量;集众法宝,如海导师。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其见闻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其名曰: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等三万二千人。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为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等,悉来会坐。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来会坐。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
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
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于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虚空,孰闻人宝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盖,于中现我三千界。
诸天龙神所居宫,乾闼婆等及夜叉;
悉见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
众睹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稽首已得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善于诸法得解脱。
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里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士,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士,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天,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其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是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佛告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乘者三万二千,诸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诗词朗读

加载中...

这是我亲自听佛说的:当时,佛在毗耶离城附近的庵罗树园里,与八千位大比丘聚在一起,这些大比丘都是无漏大阿罗汉。同时在场的还有三万二千位大菩萨,这些大菩萨都声名远播,为广大众生所熟知敬仰,他们的广大智慧和六度万行都已圆满成就,他们都恒常受到诸佛如来威德神力的护念加持。这些大菩萨已经成为护持佛法的坚固城池,接受并修持正法,承续慧命;这些大菩萨演说佛法的声音,就像狮子般的吼声,美音普闻,周遍十方;这些大菩萨都具有无限悲悯之心,无须众生的呼吁、请求,便能像朋友一样主动抚慰、拯救他们;这些大菩萨弘扬佛、法、僧三宝,使之绵延不绝;这些大菩萨降伏众魔障怨贼,制伏诸外道邪法;这些大菩萨都已完全清净,永离烦恼惑障的缠缚;这些大菩萨心常清净而毫无垢染,安住于自由自在的无碍境界;这些大菩萨正念、正定、总持无不圆满,无碍辩才源源不断;这些大菩萨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功德,以及为随缘摄化众生而使用的一切善巧方法和手段;这些大菩萨已经远离一切颠倒执着,达到了“得无所得”的“无生法忍”境界;这些大菩萨能够随顺诸法实相演说佛法,运转法轮而不退失;这些大菩萨透彻理解诸法的相状、本质及相互关系,通晓一切众生的根机悟性;这些大菩萨超出大众之上,获得总持”、“决疑”、“知根”、“答报”等菩萨四无畏;这些大菩萨以无量功德智慧修其身心;他们的妙相个个都庄严美好,形貌绝伦,堪称第一;因此,他们舍弃了世俗的所有装饰玩好;这些大菩萨的功德智慧闻名遐迩,响彻寰宇,超过了须弥山顶;他们深信佛法,信心坚固犹如金刚;他们闪耀法宝光芒普照一切,洒下甘露法雨润泽万物;他们说法的音声,在一切众生种种言语音声中最为清净微妙;他们深谙诸法缘起的真理,已经断除了各种邪见;他们已经断除了有边无边之边见,以及一切烦恼习气;这些大菩萨演说佛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吼;他们所讲说的微妙法义,如雷霆震,慑服众生;这些大菩萨的法身、法音与功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超越于一切形、界之外而遍满一切法界,不可称量,也超出任何限量;他们如航海导师,引导众生从佛法的海洋里,采集到种种法宝。这些大菩萨都洞达佛法深奥玄妙之义理,悉知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的状况,以及心中种种善恶意念,具有了几近于佛的自在智慧、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些大菩萨虽然已经关闭了通往地狱、畜生等诸恶趣之门,而又投生于五道之中显现自身,成为大医王,善于治疗众生种种疾病,对症下药,使其服用痊愈;这些大菩萨已成就无量功德,无量佛土都因之而变得庄严清净;因此,凡是见到过这些菩萨,或听闻到他们说法教化的众生,无不获得巨大的利益,这些大菩萨的一切功德善行,都能使众生受益而不会落空。上面所说的种种功德、善行和智慧,这些大菩萨无不圆满具足。 他们名号分别是: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徳相严菩萨、师子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像这样的大菩萨凡三万二千人。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大梵天天王,如尸弃等,也从各自的四大洲世界来到佛陀说法之处,恭听佛陀说法。又有一万二千位天帝从各自四大洲前来与会,入座恭听。还有其他具有大威神力的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等“天龙八部众”,都来参加法会,入座聆听佛陀说法。同时,诸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前来与会,入座听法。 那时,佛陀为恭敬围绕的无量百千与会大众开示说法,这种情形犹如须弥山王耸立于大海之上;佛陀庄重地安坐于众宝装饰的狮子座上,佛光闪耀,映蔽一切前来听法的大众。 其时,毗耶离城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名叫宝积,他与五百名长者子一起,都手持用七宝装饰成的宝盖,来到佛陀说法的场所,都五体投地,以头面顶礼佛足,并把各自带来的宝盖供献给佛陀。佛陀的威德神力把这众多宝盖合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大宝盖,覆盖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三千大千世界辽阔广大的形象也完全在宝盖中显现出来。而且,此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以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数显现于宝盖之中。又有十方诸佛以及诸法说法的情形,也都显现其中。 其时,与会诸大众目睹了佛陀的神通威力后,都赞叹不已,称说从未曾见过这种景象。于是合掌顶礼佛陀,恭敬地瞻仰佛陀的尊颜,目光不肯暂时舍离。长者子宝积随即就在佛陀座前,用偈颂称赞佛陀道: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 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于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虚空,孰闻人宝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盖,于中现我三千界。 诸天龙神所居宫,乾闼婆等及夜叉; 悉见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 众睹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稽首已得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善于诸法得解脱。 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里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其时,当长者子宝积唱诵完这首偈颂后,接着又对佛陀说“世尊啊!这五百长者子,都已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他们都希望能够听闻如何修得清净佛土,但愿世尊能为他们演说那些大菩萨修行净土的实践法门。”佛陀说:“真是太好了,宝积!你能为众菩萨向我询问修行净土的法门。请你们专心地听着,认真地思考,好好地记住,我现在就为你们解说菩萨的净土法门。”于是,宝积与五百长者子,都恭受教诲,仔细聆听。 佛陀说:“宝积啊!各种各样的众生世界,就是菩萨的清净佛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菩萨根据他们所要化度的众生而摄受相应的清净佛土;根据他们所要调伏的众生而摄受相应的清净佛土;根据各类众生将在什么样的国度才能进入佛智慧而摄受相应的清净佛土;根据各类众生将在什么样的国度才能萌生菩萨道根而摄受相应的清净佛土。菩萨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因为,菩萨建立清净佛土的目的,都是为了饶益、济度众生。譬如有人想在空旷的平地上建造宫室,完全可以自由随意而无障研但如果有人想在虚空中建立宫室,肯定不能成功。菩萨建立佛国净土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为了成就众生而发愿建立佛国净土;菩萨发愿建立佛国净土是以成就众生为基础,而不是从虚空中获取的。 “宝积啊!你应当知道,质朴诚实之心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正直不谄众生来生其佛国;深信坚固之心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具足种种功德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信仰大乘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能布施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戒行清净、圆满成就十善道业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因忍辱修行而具有三十二种瑞相、庄严的众生来生其佛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勤修一切功德的众生来生其国佛;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心注一境、摄心不乱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觉悟大道、修得正定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圆满成就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因受到菩萨‘四摄法’所摄化而获得解脱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修习方便法门、于一切法通达无碍的众生来生其佛国;‘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圆满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获得一切功德圆满具足的佛国净土;演说消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没有三恶道及八种无缘听闻佛法的苦难;自己持守戒行、不讥讽他人犯戒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不仅没有犯戒之人,就连违反禁戒的名声都不会有;十善法门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切不夭折、大富大贵、行为清净、言语诚实、话语柔和、眷属不离、善于和解纠纷、发言必定饶益他人、不嫉妒、不瞋恚、见地正确的众生来生其佛国。 “正如上面所说的,宝积啊!菩萨因其质直之心,而能发愿、修行;随其愿行,而得深厚坚固的道心;随其有深厚坚固的道心,而能调伏其意念;随其意念的调伏,则能如佛法所说而修行;随其能如佛法所说而修行,则能将功德回向;随其将功德回向,则会有种种方便法门;随其有种种方便法门,则能济度成就无量众生;随着成就无量众生,则佛土自然清净;随着佛土的清净,则所演说的佛法自然清净;随着所说佛法的清净,则智慧清净;随着智慧的清净,则其心境自然清净;随着心境的清净,则切功德自然清净。所以,宝积啊!如果菩萨想要建立佛国净土,首先应当清净其心;随其自心的清净,则佛土自然清净了。” 不众大其时,舍利弗听了佛陀的这一番话之后,在蒙受佛陀威德神力加被之下,心里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说菩萨心净则佛土净的话,那么我佛世尊当初做菩萨时,其心境意念难道不清净吗?但是这个佛土怎么会如此污浊不堪呢? 佛陀当即知道了舍利弗心中的疑问,便对他说道:“舍利弗!你怎么会这样想呢?日月难道不明亮清净吗?但是盲人却看不见日月的光明清净。”舍利弗回答说:“不是的,世尊!这是盲者的过失,不是日月的错误。”佛陀接着便说道:“舍利弗啊!众生因为受到自身烦恼、罪业的障碍,所以看不到如来佛土庄严清净,并不是如来的过失。舍利弗!我的佛土本是庄严清净的,只是你看不见罢了。” 天平合其时,螺髻梵王对舍利弗说:“切勿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如来此佛土是污秽不净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所看见释迦年尼佛的国土庄严清净,犹如自在天宫一般。” 舍利弗说:“不对啊!我明明看见这个世界上到处是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充满各种污秽。” 螺髻梵王说:“那是因为你依凭佛祖的智慧,心中还有高下净染等种种分别的缘故,所以你才看见这个世界污秽不净。舍利弗!菩萨对待一切众生,都怀有平等之心,心意深虔、坚固、清净,依凭佛之智慧,因此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庄严清净。” 于是,佛陀即以足指按地,顿时由无数百千精美珍宝庄严装饰的三千大千世界便显现在与会大众眼前,此三千大千世界的华丽庄严,犹如宝庄严佛的无量功德宝庄严世界一样。此时,一切与会大众都赞叹不已,称说从未曾见过这种情形,并且发现自己都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 这时,佛陀便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且看看此佛土的庄严清净!” 公示,舍利弗回答说:“是的,世尊!这样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真是我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而现在佛国国土的庄严清净完全显现在眼前。” 佛陀又对舍利弗说:“我佛国国土,从来都是如此庄严清净的,只是为了济度那些劣质钝根的众生,才方便示现出这具有种种污秽不净的国土!犹如诸天神同在一宝器中饮食,但却因各自的福慧功德的不同而看到饭色的差异一样。就是这样啊,舍利弗!如果有人自心清净,他就能看到此佛国国土的功德具足、庄严清净。” 当佛陀示现此庄严清净国土之时,宝积所率领的五百长者子,都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佛陀收回刚才按地的神足,于是世界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三万二千求声闻乘解脱的诸天及人众,由此了悟到一切有生灭的有为法都是缘起生灭、变化无常的,当下都断除了一切烦恼惑障,证得了清净法眼。八千比丘也都舍去了一切执着,断除一切烦恼惑障,内心获得解脱而证得阿罗汉果位。

诗词信息

  • 创作时间
  • 诗体

  • 标签
    山水
    哲理
    菩萨净土